“装配式建筑”,建企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

2016-09-27浙江振邦律师事务所

微信扫码关注「浙江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那些事儿,早知道

资讯概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随即,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0月1日起,全省各市、县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和成品交付,鼓励在建住宅积极实施全装修。”同时提出,2017年1月1日起,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所谓装配式建造,即指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房屋,在工厂生产加工建筑主要构件,通过运输工具运送到建设现场进而拼装成各种建筑形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建造质量、施工工期、人工用量和成本方面的控制。

一、传统湿法作业的弊端

在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中,目前我国一直采用现有的建筑技术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俗称“湿法作业”),主要采用手工作业为主的现场施工方式,较为粗发落后,难以管理,不仅建筑的质量、进度、成本无法完全有效的管控,在资源、能源的利用上也存在巨大的浪费,比较突出的弊端有:

1.作业方式粗糙,用水量过大,钢材、水泥等材料浪费严重。

2.工地脏、乱、差,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严重,成为城市pm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

3.普遍存在墙面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

4.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管理难。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巨变,建筑业发展面临环境资源压力的现状日益严峻。为了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发展势在必行。采用装配式建筑,通过施工技术手段的改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业误差、保证建筑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耗和污染,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无疑是解决当下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用工荒”等问题的有效手段。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湿法作业,优势突出:

1.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加工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楼板等构件,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水、电管线、窗户等,甚至还可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而且技术标准易于统一。

2.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采用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减少了噪音、粉尘等污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建筑垃圾也将减少。

3.工厂化施工的集中进行使现场施工作业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人就相应减少,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构件适应建筑低碳、节能的要求。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之路

采取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工业化其实是一个体系的转型,从源头到生产施工到现场装配,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而其重点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传统建筑企业把握机遇,提升技术,尽快进入市场,将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契机。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国内真正研究装配式建筑还处在起步阶段,装配式建筑技术也不太成熟,需要不断学习国外经验,不断改革创新。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如想打好基础,可先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入手:

一是减少人工成本,推广机械自动化。建筑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企业应抓住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广机械自动化,即以更为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更为智能化的机械设备、机器人等代替自然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项目成本,逐步向装配式建造模式靠近。

二是提高物资材料设备的周转效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物资材料设备的数量及类别众多,生产加工、采购、运输、存储等环节长,同时材料价格等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企业可以积极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加快建立覆盖建筑业主要物资材料设备的物联网,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联网对所有物资材料设备进行资源统筹整合,缩减运转周期,规避市场行情变动风险。装配式建造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也在于此,即将不同的材料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最终建造的目的。

三是缩短管理链条,推广信息化。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信息通信等技术强大的收集整理能力,提高项目建设施工信息传递效率,使施工信息、实际推进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等可以同步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电脑数据分析,做出分析精准度更高的评测,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减少无效管理及差错发生的概率。企业未来的施工管理的重心应逐步转向优化管理链条,实现人力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无缝对接。


公众号
热线
搜索
邮件
返回